
“我想洗把臉,?!薄皪u上的淡水,連喝都不夠……”
舞臺上,,來自2024年的學生們與1956年的墾荒隊員如此交流著,。劇場里沒了聲響,坐在臺下的臺州學院師生和來賓們聚精會神地看著舞臺,,被這“穿越時空”的對話所吸引,,不少人臉上露出思索的神情。
這是9月7日晚在臺州學院舉行的原創(chuàng)話劇《青春·遇見》匯報演出現(xiàn)場,。這出話劇以大陳島墾荒事跡為創(chuàng)作原型,,由臺州學院師生團隊聯(lián)合龔樂瑛名家工作室打造。來自臺院全校39名學生演員和十數(shù)名學生場務,,一起撐起了近一個小時的話劇舞臺,。
話劇別出心裁地以“穿越”作為故事發(fā)展的形式,講述了梁帥,、鮑玲玲,、葉倩倩和李斌誼四名學生在思政課上“闖入”1956年大陳島的故事。從最初對大陳島墾荒精神的陌生,,到在島上與墾荒隊員們經(jīng)歷了物資缺乏的艱苦生活,、驚心動魄的抗臺行動,四人開始正視自己的生活,,重新樹立了人生理想。
舞臺上,,通過語氣,、體態(tài)的塑造,年輕演員們細膩,、生動地演繹出了角色的思想轉變,,觀眾們看到四名嬌生慣養(yǎng)、不諳世事的學生,,如何從昔日的大陳島故事里獲取力量和信仰,。
“我們真的上了大陳島,,深入了解墾荒精神?!眮碜耘_州學院教師教育(體育)學院的大二學生柯晗璐在劇中擔當了葉倩倩一角,,為了演好這次話劇,她和同學們早早開始做大陳島歷史的“功課”,,同時也在表演技能上下足苦功,。
“每天背臺詞、練臺詞,,形體也要練,,遠比我們一開始想的要辛苦?!笨玛翔磳W過舞蹈,,但臨到排練,她才發(fā)現(xiàn),,對于話劇,,自己完全就是外行,一個多月的時間,,幾乎每天從上午9點練到深夜,。
負責訓練這些學生演員和編排話劇的是臺州著名劇作家、導演龔樂瑛及其團隊成員,。為了做好這臺“戲”,,他們同樣發(fā)揮了“墾荒精神”。
“學生們從零開始,,我們也是第一次做話劇,。學生們天天排練,我們也陪著一天天熬,?!?龔樂瑛說,“以大陳島為主題的藝術呈現(xiàn),,臺州已經(jīng)有了戲曲,、舞劇,我們來做話劇,,我想話劇的特點是用語言藝術來表達,,與觀眾的交流更直接?!?/span>
于龔樂瑛和其團隊而言,,“距離感”正是這次創(chuàng)作的一大難點。如何讓這出話劇更年輕化,,同時讓這些年輕的演員真的能從中獲益,,是團隊的創(chuàng)作目標,。
為了解年輕人,龔樂瑛特地在臨海的民宿與一撥撥學子見面,,在相對自然的環(huán)境里談天說地,,了解他們的愛好、習慣和想法,。
“就是要把這些年輕人放到那個場景里,,讓他們?nèi)ンw悟?!弊詈?,秉持著這樣的思考,龔樂瑛選擇了“穿越”這個概念來貫穿全劇,。在臺詞里,,她還添加了許多時下的流行語和網(wǎng)絡熱詞,讓學生們的表達更接地氣,。
演出結束,,依然討論不休的學生們經(jīng)過龔樂瑛的身旁,言語中帶著感慨,,這讓龔樂瑛很是欣慰,。
話劇里,學生們上了一堂特別的思政課,。而劇外,,對于臺州學院的學生們,這出話劇的準備,、排練和表演,,同樣是一堂基于實踐的思政課。自今年4月開始謀劃,,到中間籌備,、成型,參與的師生們,,經(jīng)歷了大陳島墾荒精神的洗禮,。
“以家國情懷、墾荒之志,、扎實本領培養(yǎng)高素質應用型人才,,是我們學校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?!迸_州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蔡海江說,“這次就是以打造話劇為平臺,,讓學生們親身體驗,、繼承老一輩的墾荒精神,。”
——發(fā)布于2024年9月9日《臺州日報》
https://paper.taizhou.com.cn/taizhou/tzrb/pc/content/202409/09/content_209768.html